看着地图上这个被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湖北这些“尖子生”团团围住的内陆省份,说真的,提起江西,你第一时间能想到啥?是连绵的罗霄山脉、井冈山,还是那一口辣到冒烟的赣菜?又或者,脑子里蹦出的是“存在感低”、“交通不便”这些老印象?嗨,别说你了,就连我这个偶尔写点经济观察的人,以前也多少有点忽视它。可你猜怎么着?就是这个常常被大家戏称为“阿卡林省”(没啥存在感的意思)、默默无闻的江西,就在刚过去的年份里,竟然悄没声儿地把全国GDP增速冠军的牌子给摘回来了!不是昙花一现,看看数据,这七八年除了被疫情打断的2020年,人家的增速一直稳稳排在全国前五!更厉害的是,过去十年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排名里,十个里面竟有两个来自江西——赣州、九江这些名字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,势头猛得很。你说周围都是万亿GDP级别的邻居,江西这个小透明在夹缝里能交出这样一份“优等生”的成绩单,没点真东西可真不行!那它到底凭啥呢?我琢磨了好久,结合这些年的新闻和自己的一些见闻,觉得关键在于它抓住了几个大机会,而且抓得又稳又准。
第一招,抱住“天上飞的”大粗腿。 你或许想不到,江西的天空,从来都不简单。这不是空喊口号。世界三大航空研发制造基地你知道在哪?美国的西雅图、法国的图卢兹,还有一个,就在咱们的江西南昌!不是后来硬凑的,人家的航空底子厚着呢——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、第一架大客机的原型、第一枚海防导弹,甚至…对,你没听错,第一辆国产摩托车,根儿都在江西!前年珠海航展那会儿,可把我激动坏了,“翼龙”无人机家族、新一代高级教练机“猎鹰”L15,还有那些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的精确制导武器“TL-20”,解说员一说“产自江西”,现场多少懂行的人都直点头,那感觉,就像发现自家邻居原来是个深藏不露的大佬。更实在的是,举国之力发展的大飞机C919项目,你猜江西承担了多少份额?整整四分之一!关键的机身段制造就在这。你想啊,当国家决心要把大飞机搞上去、大力投入军工科技的档口,江西这块早已种下的“航空种子”,可不就开花结果了吗?查查公开数据,“十三五”那会儿,江西航空产业的平均增速愣是突破了20%,这动力引擎一开,GDP想慢下来都难。我记得有次和一个南昌搞航材的朋友聊天,他说以前说起江西航空,本地人都不太信,现在航展上看到印着南昌制造的飞行器在天上飞,那份自豪感,是真真切切从厂子里到街面上都能感受到的。
第二招,“家里有矿”不是戏言,是真富矿! 早年间流传一种说法,说江西“家里有矿”,我老觉得是调侃。可真扒开地质资料一看,好家伙,还真不是闹着玩的!官方数据清清楚楚:已探明的139种矿产里,足足83种储量进了全国前十!尤其是这新能源汽车大潮汹涌澎湃的当口,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料的锂资源,简直就是新时代的“白色石油”。江西的宜春、赣州、新余一带,那可是藏着一个“亚洲锂都”的胚子。单拎出宜春一个地方,氧化锂的储量据说就能达到900万吨级别!这哪里是矿,简直就是躺在一座金山上啊。有了这天然宝库,新能源巨头们还能坐得住?你看吧,比亚迪、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(高轩)、吉利、蜂巢能源这些行业巨无霸,一个接一个抢着在江西安营扎寨,那架势,生怕晚一步就捞不着好位置了。产业链一旦形成,能量就爆发了。2021年江西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是500多亿吧?第二年直接翻了个跟头,过了千亿门槛!这种爆发力,硬生生把“挖矿”变成了“点金术”。有一次出差路过宜春,亲眼看见大片大片的厂区工地热火朝天,当地司机师傅操着浓重的赣语口音告诉我:“现在街上跑的新能源车,说不定里面的电池就是我们这儿矿做的哟!”语气里透着一种实实在在的底气。
第三招,砸钱修路,大山再高也得让出道! 聊江西发展,绝对绕不过去交通这道坎。以前“环江西高铁圈”的梗儿传得广,为啥?因为地理现实摆在那儿——群山环绕,交通真是个大难题。记忆深刻的是2014年,那会儿我才刚工作不久,听说江西终于通了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铁(沪昆高铁部分段),心里还想“总算跟上了”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江西这一起步,不是小步跑,而是开了加速器!短短几年间,高铁里程噌噌往上涨,到了去年,居然冲到1300公里,排到了全国第三!这可真是“弯道超车”的经典案例了。这成绩不是白来的,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。最近五年里,江西省在高速公路上的投资总额,你猜猜多少?超过4000亿!这数字光听就觉得沉甸甸。五年前我从南昌去深圳,路上得耗大半天,现在呢?高铁坐稳,三个钟头搞定!赣州到深圳更是被压缩到两小时生活圈。这路一通,带来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。以前那些因为交通不便而犹豫的投资,现在落地了;以前运不出去的山货特产,现在畅销了;以前在沿海打工的老表们,返乡也变得便利了,人才的流动也更活泛了。高铁带来的不只是便捷,更像是打通了江西的“任督二脉”,把整个省的经济活力都盘活了。我有次在赣深高铁的复兴号上,碰到一个在深圳工作的江西小伙,他说:“以前回来一趟像过年,现在周末有空就能回来看看,感觉家都近了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地理距离被科技和决心大幅拉近。
第四招,“邻居吃不完的饭,我来接!” 江西的地理位置,你说尴尬也尴尬,但换种思路想——它偏偏就在最会赚钱的“大佬”们边上!长三角、粤港澳、海西经济区(福建),这三个中国经济最活跃的“聚宝盆”挨个围着它。前几年不是流行“产业转移”嘛,沿海地区成本上去了,一些产业要寻找新家。江西人瞅准了这个机会,喊出了响亮的口号:“老表,搬过来吧!”这可不是光喊口号,是真干实事去接。效果立竿见影,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,没几年功夫产值就冲破了万亿大关!更让人惊喜的是,有些搬过来的产业不仅在江西落了户,还在这里长成了“参天大树”,拿下全国甚至全球的“单项冠军”:VR(虚拟现实)产业规模干到了全国第一;LED芯片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;连你手机里小小的闪光灯(Flash),全球大部分都是“江西制造”。正是这一拨拨成功承接的产业,让江西的工业增加值在十多年里像坐火箭一样飙升了4倍,增速亮瞎眼,全国头名!我认识一位在吉安搞电子代工厂的朋友,他就感慨:“厂子原来在东莞,成本太高撑不住,考察一圈江西最合适。政策好、人力稳定、水电也跟得上,关键是离广州深圳的客户也不算太远,物流方便。”这不就是江西精准承接转移的活例子么?
第五招,“老表”们是真能闯,能吃苦! 最后这动力啊,我觉得得归结到“人”。千万别小看了这片红土地上走出去和扎根本土的江西老表们。他们那股子拼劲和商业头脑,可是流淌在血脉里的。古代的“江右商帮”在十大商帮里就占有一席,名头可不是白来的。到今天,江西籍的企业家们依然在商界闪闪发光:步步高和小霸王的故事缔造者段永平,圈里人尊称“中国巴菲特”;滴滴打车的程维,改变了我们出行的方式;一手捧红“喜茶”的年轻人聂云宸,把一杯奶茶玩成了现象级;还有把水果店开到全国社区的百果园余惠勇,“梅花创投”里眼光犀利的吴世春…名单拉出来能念一长串。正是这些遍布天南地北又心系故土的江西商人,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,把财富、资源和先进理念,源源不断地“灌溉”回江西这片沃土。我看着这些年江西一点点把“小透明”的标签摘掉,从班级里默默无闻的“后排生”,努力挤进“中上游”的位置,这股子韧劲儿,不正来自千千万万敢想敢干的江西人吗?
所以啊,江西这“增速冠军”,拿得一点都不侥幸。它不是什么突然的运气爆发,而是一个把家底(矿藏、航空基因)、时代机遇(产业转移、新能源风口)、拼命搞基建(修路、修路、还是修路)和人心(奋斗的企业家、实干的人群)这所有要素,拧成一股绳后结出的硕果。当大家的眼光还习惯性地掠过它投向旁边的经济高地时,江西早就默默蓄力,找准了自己的节奏。这个曾经的“阿卡林省”,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:踏实耕耘,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,哪怕起点再低、关注再少,终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舞台。它不是靠谁扶持才冒尖,而是凭着实实在在的“硬功夫”和“巧心思”,一步一步、稳扎稳打地走到了灯光下。这份成绩单,够硬气!
大牛证券-网上在线炒股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网-可信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